奥数竞赛,金牌背后藏着什么“捷径”?
据说,花上百万,就能让孩子提前“锁定”奥数金牌?
这届IMO,似乎又印证了这个说法。
现场传出的消息,中国队两位满分,六人全员金牌,总分遥遥领先,直奔冠军宝座。
捷径,真的存在吗?
本届IMO在澳大利亚举行,最终成绩还没正式公布,但“内幕”消息满天飞。
中国队除了最难的第六题,其他题几乎都是满分,7分(满分)拿到手软。
美国队紧追不舍,但第四题丢了分,中美差距就在个位数和第六题了。
韩国、日本也表现不俗,但像韩国第五题失误、台湾在简单几何题上翻车,都让人觉得,奥数金牌的竞争,除了实力,还有“异常”。
这场比赛,最大的问题是:分数差距如此之小,金牌真的能用金钱“锁定”吗?
有人说,奥数训练营动辄几十万,天价学费背后,是名师、是资源、是通往金牌的“捷径”。
而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,奥数之路,更像是一场充满悬念的“赌博”。
结果呢?
中国队大概率夺冠,但这金牌的含金量,在一些人眼里,已经打了折扣。
网友们议论纷纷:“百万金牌,值吗?”,“寒门再难出贵子?”,我也有同样的疑问:当金钱成为通往成功的“捷径”,公平又在哪里?
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中国队的胜利,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和努力,但金钱的阴影,却挥之不去。
与其说这是中国奥数的胜利,不如说是某些人的“胜利”。
这场比赛,赢了面子,却输了里子。
炒股配资服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